Home >> 熱點話題 >> 花3小時在網上聽人“講”一部電影,現在的年輕人為何喜歡這樣看電影?

花3小時在網上聽人“講”一部電影,現在的年輕人為何喜歡這樣看電影?

花3小時在網上聽人“講”一部電影,現在的年輕人為何喜歡這樣看電影?

上周末晚上,家住南丹路的魯迪在B站上看UP主“風過大澤”解析電影《霸王別姬》,“相當過癮。”

“風過大澤”將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6的電影分作19個視頻解讀,總時長達到225分鍾,甚至超過電影本身171分鍾的片長。

這樣一邊播放電影,一邊解讀鏡頭、布景、光源、表演及背景知識我和我的父辈的方式,在網上被稱為“拉片”。而“拉片”式看電影也成為不少年輕影視愛好者新的觀影方式。

不過,這樣的觀影方式也引發爭議:在一些觀眾看來,“拉片”專業解讀能加深對電影的理解,開啟新的觀影視角;但一些影迷卻認為這種“解剖”式觀影讓觀眾失去了對電影作出自己理解、產生感情共鳴的機會。

“像素級”觀影

“開場用低機位,但幾乎沒有仰角,而是平拍,以至於近乎貼地的角度,也不會讓人覺得兩人形象高大,反倒是壓在兩人頭頂的天花板和狹窄的走廊,增加了空間的壓抑感,讓本該非常高大的楚霸王形象,怎麼也高大不起來。”

“看兩個人的步伐,虞姬是帶著身段的小碎步,還拿捏著角色的架子;霸王就有些木訥,失魂落魄似的,這個霸王已經沒有靈魂了。從這就能看出兩個人的狀態。”

《霸王別姬》開場一個鏡頭,從機位、光線、演員形態各種角度被解讀

電影開場一個幾秒的“上台”鏡頭,演員的臉還隱沒在陰影中,“風過大澤”就花了一分鍾半講解其中的鏡頭語言、光線設計和演員體態——這讓魯迪有種“酣暢淋漓”的感覺:“這部電影我看過幾次,的確第一個鏡頭就讓人有種空曠卻壓抑的感覺,這麼一解說就清楚感覺從何而來。演員的步態差異我以前也發現了,沒想到其實是對兩人性格和命運的伏筆。”

在接下來三個多小時裏,這一個拉片視頻時常對電影鏡頭進行回放,甚至靜止分析畫面構圖、光線布局,甚至推測拍攝時采用的技巧。在視頻介紹裏,“風過大澤”稱整個視頻制作耗時4個月,“逐幀解讀”。因為許多片段和鏡頭反複回放,一些一閃而過的“穿幫”也被他指了出來:比如一個年輕人在街上奔跑的場景,設計上人應該一直往前,但可能由於群眾演員數量有限,有一名群眾演員跑出畫面後又兜回來再跑了一次。

據業內人士介紹,“拉片”其實是一種反複觀看甚至逐格觀看電影,以分析其中視聽語言和含義的觀影方式,“是電影學院學生的基本功課之一。”

這種原本專業的觀影方式隨著視頻網站興起成了不少年輕人的選擇,B站上湧現不少“拉片”UP主。據介紹,最早一批“拉片”UP主以講解恐怖懸疑類影視劇為主,讓一些有興趣又不敢看的觀眾了解劇情和特色。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一批影視發燒友和專業人士開始以更專業的視角解讀自己喜歡的影視作品,中國戲曲學院影視導演專業教研室教師楊超就在B站上開設了“拉片”的個人相逢时节頻道。據悉,就連一些藝考培訓機構也會讓考生在B站上了解如何“拉片”。

“理解”還是“解剖”?

許多人都看過日本動畫片《千與千尋》,也記得動畫開場便是一家三口坐在車裏搬家的鏡頭。可誰知道千尋家的車是什麼牌子?誰留意了一家人開錯的岔路叫什麼名字?

在上海一家遊戲公司工作的郝偉最近正在看一名UP主對這部動畫片的拉片解析,不僅引導觀眾注意到這些細節,還講解了細節背後的寓意:“不光是對視聽語言的分析,也是對故事背景的補齊。”

在這部誕生於2001年的動畫中,主角千尋的年齡被設定為10歲,是個“90後”。而90年代是日本泡沫經濟破產時期,此後經濟下滑被稱為“失去的10年”,暗合電影名字中的“神隱”。千尋父母這一代伴隨著泡沫經濟破滅之前的高速發展時期成長,她家開的這部四驅奧迪可以說是揮金如土年代的見證,也為進入神秘世界後大人的行為埋下伏筆。

若不是“拉片”UP主定格講解,很多人沒注意到千尋一家開的什麼車以及時代背景

而她父親偏離21號國道走上的岔路叫“tochinoki”,可翻譯為櫪之木。隨後鏡頭少年的你就從藍天下一棵樹冠被毀的大樹搖下,停在粗壯樹幹旁倚著鳥居的畫面,公路到此中斷變成泥路。UP主在此特意定格補充,認為這棵大樹是“人界與神界的分界點”,整個故事就是發生在這棵大樹中。而類似設定在《山海經》中也有,神樹“建木”就是人與天地溝通的橋梁。

這樣的解讀讓郝偉十分感歎:“我們中國不缺自己的神話和故事,關鍵是如何把這些傳統文化要素自然融入當代的、國際化的故事中去。”


網站熱門問題

說我和我丈夫對嗎?

說還是寫[我和我的丈夫"或[我和丈夫"不是語法問題,而是謙虛或禮貌的問題. 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通常被認為是良好的狀態.